塔林汗(草原之友)民间环保协会”,由年轻人组成的民间环保组织,也是一个从网络虚拟世界里走下来的保护草原的联盟。
早在2000年,保护草原的民间人士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建立了网站、出版了蒙古文的第一本普法手册,并送到了牧区。2003年初,中国为了非典沸沸扬扬的时候我们的保护草原联合行动已经默默地开始了。2003年上半年由《曾经草原》网站策划,《故乡》网站网友愁容骑士和牧马人组织,网友们共募捐了八千多元人民币,再版了农牧民实用法律丛书第四册4000本,通过各种途径把编辑出版的法律书和画册送到了锡林郭勒、赤峰和阿拉善等地区的蒙古族牧民手里。2003年曾经草原网站站长作为总协调人与“自然之友”合作,成功地举办了“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和以草原环保为主题的讲座,主讲者有内蒙古大学恩和教授、社科院达林泰研究员和东乌旗牧民达木林扎布等社会各界著名人士。这次展览上来了很多《故乡》网站网友。展览过后,在京蒙古族青年网友们的注意力从虚拟网络世界转移到了实际的草原生态问题上。2004年下半年网友在环保理念上基本达成一致,为我们的组织选定了会名:《塔林汗》,选举歌唱家乌日娜为会长。从此,一个疏散的网友联盟变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民间组织。我们的宗旨和目的是:防止草原的荒漠化,保护现存草原生态。方法是推动民间普法,送信息到牧户,达到使当地社区人自主保护生态的最终目标。我们的优势是:蒙汉语兼通,与草原牧民息息相关(很多人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还在草原上生活),对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牧民以及蒙古文化有深厚的了解。
2005年开始,我们和自然之友、曾经草原网站联合成立了《自然之友保护草原联合工作委员会》。从2004年年底开始到现在为止塔林汗蹒跚而行,正如那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2005年4月份曾经草原网站的保护现存草原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项目获得《SEE生态奖项滋根奖》(http://www.cy.ngo.cn/2005_SEE_show.htm)。2005年6月5日环境日曾经草原网站与天下溪讲坛合作举办了环保讲座,主讲人为曾经草原网站站长陈继群老师,主讲题目为:“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从乌珠穆沁草原看草原集体产权权属问题”(http://www.cy.ngo.cn/65a.htm)。讲座以集体土地所有证为中心,讨论了草原地区土地归属问题的确权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讲座主讲者向大众阐述了“作为草原社区主体的牧民掌握了土地的主权才能避免草原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的观点。
协会成立以来我们前后三次到草原地区考察并发放了2万多本蒙古文普法读本。至今普法读本已经出版到第16集;协助牧民建立了第一个牧民NGO;协助牧民建立了第一个牧民信息站;协助三个嘎查的牧民拿到了集体土地所有证;通过实地考察对草原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协助一些重要媒体到草原地区采访;协助牧民成功地举办了首届牧民研讨会,等等。
这些年来,谈到环境保护,有一种很不正确的思潮,认为农、牧业生产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农业、牧业和渔业这类依赖于大自然的产业对环境没有什么破坏,这些产业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最敏感,环境恶化直接影响的就是农牧民。而其中,蒙古族的传统畜牧业由于保持着作为草原生态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状态,对草原的环境更加依赖。传统畜牧业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一个互动,互相依赖的关系,牧民是依靠草原而生活的,草原也是有了牧民才得到了长远的保护。牧民对草原的感情很深厚,草原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牧民的切身利益,所以牧民是保护草原生态的主力军,是保护草原最坚定的人群。
最近几年内修订出版的很多法律只有汉文版本,没有少数民族文种的版本,有的有了蒙古文翻译也是没有得到及时的传播。其中包括《草原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等重要法律。由于没有了解和学习国家法律,很多蒙古族牧民同胞面对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对草原的无序开发和破坏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草原环境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同时在很多偏僻遥远的地方,党政机关的监管和新闻媒体的监督都不能保证随时发现问题,必须依靠长期生活在当地的牧民才能有效地保护草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讯设备的落后和语言障碍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的保护,这种影响在牧民身上表现得很突出。牧民有很大的愿望保护好草原生态,可是他们得不到及时信息,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处在一种无助的状态,甚至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被逼急了乱投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基于保护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塔林汗坚持依靠牧民做环保工作的行动宗旨,将有用的信息翻译成蒙古文,并且到基层牧区为牧民普及有关知识和技术。
“内蒙古草原上生活的是蒙古族牧民,可是内蒙古草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财产,蒙古文化也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产”这是一位普通的牧民说的话。保护草原生态是中国公民的共识,作为草原牧民的后代,我们更有义务保护这片人类宝贵的财产---草原。为了这个共同的愿望,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