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200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尔塔·米勒
赫尔塔·米勒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罗马尼亚出生的德国人赫尔塔·米勒。这位女作家将她在罗马尼亚度过的幼年和青年时代称为"恐惧学校",并在其小说中对此进行了描述。自90年代起,尤其是她的小说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后,赫尔塔·米勒进入了世界文坛重要作家的行列。1987年她和他的丈夫经申请后移民德国。
瑞典文学院常务书记彼得·恩格伦特宣布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的姓名后,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赫尔塔·米勒能够中选并不令外界感到意外。这个消息刚刚公布,就有人拿着写有"赫尔塔·米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字标题的斯德哥尔摩街头小报"快报"递到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面前。其实早在几年前,赫尔塔·米勒就已经成了不少瑞典作家和文化专栏编辑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乌尔利克·米勒也是如此,"就我阅读过的作品而言,她无疑是最好的女作家。她不但写作风格非常率直,做人也是如此。她有着犀利清晰的判断力。她作品中的用词不可置信的准确,而且充满了幽默感。 "
1953年赫尔塔·米勒出生在德裔居民集中的罗马尼亚巴纳特地区。大学里她学习的专业是日耳曼学和罗马尼亚文学。然而由于她拒绝同秘密情报部门合作,因此她的作品不得在罗马尼亚发表。1987年赫尔塔·米勒同她的丈夫移居德国。因此流落他乡、无家可归成了她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 赫尔塔·米勒表示:"虽然我能灵活地运用罗马尼亚语,但我从来没有直接用这种语言写作过。尽管如此,在我的写作中罗马尼亚语一直伴随着我,即便我使用的是德语,但句子后面的视角却是罗马尼亚式的。"
赫尔塔·米勒最新发表的小说《呼吸钟摆》已经入围德国图书奖 ,下周一有可能获得这一奖项。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名罗马尼亚青年男子前往苏联一个流放营的旅途,这部小说印证了二战后8万罗马尼亚德侨的悲惨命运。赫尔塔·米勒说:"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离开自己的国家,也总是有一些人在犯罪,从政治上扼杀自己的国家,并将国家据为己有。"
赫尔塔·米勒移居德国后,罗马尼亚秘密情报部门仍然穷追不舍,不断向德国媒体写信诬蔑赫尔塔·米勒是罗马尼亚特工。直到东西方铁幕降下后,自1995年成为德国语言文学学院院士的赫尔塔·米勒,才获得了重新返回自己家乡旅行的自由。但是这时的家乡在她眼中已经变得陌生了。她说:"毕竟时过境迁,当时离开家乡的我也发生了变化,我当然也同过去不一样了。"
12月10日赫尔塔·米勒将在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