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

内蒙古草原之死

伊和淖尔谷地,乌拉盖湿地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开车进入伊和淖尔谷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车外风沙弥漫,暴躁地拍打车窗。司机只能依靠GPS辨别方向。现在,GPS显示汽车正在2000平方公里湿地的核心:屏幕上一片蔚蓝。司机说确实不能再向前了---不是因为沼泽,而是半米高的沙子。

乌拉盖湿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北京西北方不到1000公里处。乌拉盖湿地---乌拉盖水系曾经维持着广袤的东乌珠穆沁草原。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的网站上,一直自豪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令人不愿相信的是,自2004年以来,由于上游截断水源发展矿业及附属产业,乌拉盖湿地已干涸。曾经近5万公里的乌珠穆沁草原正奄奄一息。

乌拉盖湿地的境况在内蒙古并非孤例。全区草原普遍退化的现实,并认为大大高于了官方公布的70%这一数字。

草原,危机渐深。伊和淖尔曾经是一片42平方公里的湖泊,十年前,泡子里还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水面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在湿地之外,是更加广袤的东乌珠穆沁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旗有天然草场6917万亩。这些草原以草甸草原为主---与典型草原不同,它生长发育在中等湿度条件之下,草层更高更密,种类更为繁多。

在草原带和荒漠带,尽管气候干旱、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大范围的草甸使东乌珠穆沁成为整个锡林郭勒大草原最为核心、牧草最优质的地区。北京人喜爱的锡林郭勒羊肉就产在这里。

东乌珠穆沁之所以形成草甸草原,与乌拉盖湿地和乌拉盖水系有很大关系。乌拉盖水系全部是内流河,包括乌拉盖河、巴拉根河、锡林郭勒河等。其中,360公里长的乌拉盖河年径流量约1.45亿立方米,占乌拉盖水系的58.4%。整个水系像血管一样,乌拉盖河就是动脉,最后连接伊和淖尔---它位于乌拉盖河的未端,从而形成巨幅湿地。

在东乌珠穆沁旗林业水利局局长王权夫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伊和淖尔仍被标注为一片蔚蓝。他说,这些年东乌珠穆沁旗地区一直缺水。

目前在6534万亩可利用草场中,退化草场3037万亩,包括重度退化169万亩以及沙化51万亩、盐渍化353万亩。

水库6年未向下游放水
水紧张的原因,就是乌拉盖河上的那座水库。从东乌珠穆沁旗驻地乌里雅斯太镇往东210公里,就可见到乌拉盖水库。它依山而建,水库西侧的一个山包两边各有一道大坝,最长的一道有1000米左右。

乌拉盖水库位于乌拉盖管理区境内。据管理区网站介绍:水库总库容2.48亿立方米。在正常水位,每年能提供工业用水量4760万立方米。本刊记者了解到,在很多年里水库不放水的目的就是蓄容,从而保障这一供水能力。

因为渗漏,水库下游十几公里范围内的草原还可以看到夏秋繁茂的痕迹。而在距离水库130公里处,河道彻底干涸。

水库始建于1980年,当时截断水源用于草原开垦。东乌珠穆沁旗的官员告诉本刊记者,2004年后水库几乎就没有向下游放过水。他们曾找到盟里相关部门协调,最后都被水库管理部门回绝。

2004年,伊和淖尔的最后一汪水也消失了。随后几年间下游干旱日益严重,湿地残存的几块水泡子也陆续干涸,一些地方开始沙化碱化。

乌拉盖管理区成立于 1993年,2000年12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绿色产业开发区。但在2004年6月,它又被降格。因为行政上未正式成为县级单位。

这个开发区,目前各种职能部门齐全。很气派的新办公大楼已经竣工等待搬迁,与新楼并列的是同样崭新的国土资源大楼、国税大楼、地税大楼、公安局大楼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