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英国的蒙古学研究概况 (二)

英国首席蒙古学家鲍登(C.R.Bawden),生于1924年,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功勋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蒙古学学会副主席,主要研究蒙古历史、文学、文化和文献,重点研究清代蒙古历史与文献,著述甚丰。如博士学位论文《黄金史》(Altan tobqi,小黄金史)拉丁字复原与英文译注本(1955)也是蒙元时期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此外,还写过《元代马政札记》(与札奇斯钦合作,1965)及有关蒙古狩猎、礼俗等方面的文章。还有《三十二个木头人的故事》(译著,1962)、《蒙古博尔智金氏史》(合著)、《蒙古古代与现代》(1959)、《关于灵魂的找回办法》(1962)、《蒙古近代史》、《库仑的哲布森丹巴胡图克图们》(1970-1984)、《中国与蒙古地区之间关系的观察》(1974)、《萨满、喇嘛与基督徒:西伯利亚的英国传教士们》(1985)、《蒙英大词典》(1991)等很多论著,他还翻译出版了《一层楼》等一些蒙古文学作品。

罕弗尔(C.Humphrey), 生于1943年,俭桥大学著名蒙古学家,主要研究蒙古语言、历史和人类学。1966—1987年间,多次访问俄罗斯、蒙古、中国内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撰写了很多蒙古学与宗教方面的著作。主要论著有博士学位论文《布里雅特宗教的魔法想象与象征》(1973)、《萨满与萨满的风俗》(1971)、《色楞格省布里雅特人的摔跤传统》(1973)、《蒙古人的马烙印--游牧文化的象征系统》(1974)、《象征及其注释》(1976)、《蒙古民族经济中的牧民公社的地位》(1978)、《妇女和忌讳及注意事项》(1978)、《北亚萨满思想》(1980)、《游牧思想与国家》(为《南西伯利亚游牧民族》一书的序,1980)、《蒙古农业》(1986)、《达斡尔萨满的自身概念》(1978)、《社会主义的佛教:喇嘛教改革运动》(1984)、《20世纪蒙古佛教丧礼的变化》(1988)、《卡尔马克思农场》(1983)等。还有反映布里雅特乡村生活的大作《卡尔马克思合作社:一个西伯利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和宗教》、近期与P·U·鄂嫩合编了《达斡尔萨满教》。

波伊勒的学生杰克逊(P.Jackson)是晚近英国的主要蒙古史研究者,以蒙古史为研究重点。七十年代以来,他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专题论文,如《忽必烈登基之再探讨》(1975),《马哈木·秃忽鲁统治时代(1325—1351)的蒙古人与德里苏丹》(《中亚杂志》,19,1975),《蒙古帝国的瓦解》(《中亚杂志》)等。尤其最后一文,全面探讨了成吉思汗家族各宗支、各汗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内讧,通过将《史集》和《元史》的记载与埃及、亚美尼亚及其他史料进行比较研究,对许多重要史实作出新的考释,是极见功力的佳作。最近,他在莫尔根合作下完成了《卢勃鲁克东游记》的新注释译本(1990)。

莫尔根(D.O.Morgan)也是长于蒙古帝国史研究的学者,撰有《波斯的蒙古军》(《伊斯兰》,56,1979)等多篇论文;其所著《蒙古人》(1986)被认为是继多桑之后比较成功的综合性著作,第一篇为史料概述,第二至第七篇为蒙元史,尤其是第六篇蒙古西征、波斯的蒙古史,是他的强项,第八篇简述元以后之蒙古。不过译名多据波斯文转写,有不少错误。

鄂嫩(Urgunge Onon),内蒙古人,移居英国的著名学者,是四十年代末拉铁摩尔带到美国去的蒙古青年之一,他与其他三个蒙古人在拉氏领导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组成一个研究组,出了一些书和文章。他是主要研究蒙古历史的,1963年转到英国里兹大学任教,并主持那里的蒙古研究项目,培养出了很多蒙古学者,同时撰写出版了很多蒙古学方面的论著。如《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1957,英译,三卷)、反映蒙古族生活风俗文化的《我少年时代的蒙古》(1972)、《亚洲最早时期的革命》(合著)等。最近出版了其《蒙古秘史》的英文译注本,名为《成吉思汗的历史与生平》。他现任英国蒙古学会的副主席。

培格(A.Pegg Carole),生于1944年,英国音乐学家,蒙古传统音乐著名研究者,以蒙古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成就成为英国人类学新发展方向的引导者,通晓蒙古语和汉语,现任剑桥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1986—1990年间到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搜集了关于蒙古民间音乐素材和资料,组织蒙古音乐家、歌唱家和舞蹈家赴英国演出等活动,同时开展蒙古传统音乐研究,写了不少关于传统音乐方面的论著。主要有博士论文《英国东部音乐与社会》、研究蒙古民间叙事歌说唱艺术的《罗斯勒喇嘛》(1988)、《蒙古呼麦:人类学将来发展的趋向》(1990)等。

查德鲁斯(K.Chadros),出生于1947年,西部蒙古和卫拉特文化研究者。1979年参加旅游俱乐部后初次来蒙古地区,对蒙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1989年间几次到蒙古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从1982年开始专门从事蒙古学研究,特别是研究卫拉特物质文化、使用工具与妆饰艺术、手工艺、蒙古诗歌翻译学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蒙古民间文学宗教题材文献研究题目获得了博士学位。1986年后,编写出版了关于蒙古图案、妆饰艺术、缝绣、肖像画等方面的诸多论著。如《人在空间与时间中:蒙古游牧文化象征》(合著)、《命运的屈服:蒙古学礼仪研究》(1992)等。1984—1989年,任英国蒙古学学会刊物助理编辑,1987—1991年,任英国蒙古学学会秘书长。

英国其他蒙古学者:英国还有很多其他东方学者和蒙古学者,他们也发表了不少关于东方学和蒙古学方面的诸多论著。如东方学博士,汉、蒙、满学家尼克拉(Cosmo Nicola De)的关于十九世纪满—蒙关系变化问题的论著;蒙古学博士斯尼斯(D.Sneath)的《内蒙古的经济发展》(1989)和《游牧规律及内亚自然与人的环境保护》(1991);汉学家和蒙古学家甘特(J.Gaunt)的《扎喇嘛—丹毕剑散成为宗教领袖》(1987);蒙古现代史博士,蒙古诗歌翻译学家诺尔德毕(J.Nordby)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28年间》(1988)和《蒙古》(1993);蒙古教育和心理学家,翻译家普里查特(D.Pritchatt)的《清澈的塔米尔河》等英译作品;蒙古法律和权力学家巴提尔(W.Butier)的《蒙古权力学系统:当代法律及证文》和《蒙英俄词典》;突厥学博士,突厥蒙古关系问题研究家艾韩(I.Hann)的关于中亚人民历史和19—20世纪突厥文学方面的著作;蒙古学博士吉笨斯(J.Gibbens)的《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的转型时期的蒙古社会的有些改革》和《圣经》的蒙译本;哲学博士,蒙古经济学家凯瑟尔(M.Kesser)的《蒙古和亚洲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浪潮》(1987);东方学和蒙古学家,文献学家夫勒特尔(J.Flether)的关于内亚历史方面的研究论著和广播节目;蒙古中世纪和蒙元史大专家斯楚尔曼(H.F.Schurmann)的关于阿富汗蒙古人的人种学、元朝对被征服国家的税收制度方面的论著;共产主义学者蒙塔古(G.S.Montagu)的《蓝天之乡—当代蒙古写意》和《猎物与新趣闻》;常住蒙古的西方外交家海伯特(R.Hibbert)的关于蒙古国和蒙古学方面的作品;游牧文化毛制纺织研究家统乐器等研究方面的论著;内蒙古人额尔顿宝力格博士的《蒙古国民族祖源关系》汤木森(J.Thomsen)的关于中亚纺织与缝绣、蒙古长调和西部蒙古人的传;满蒙学家林得格仁(J.Utsi-- Lindgren)博士的《东北省满洲的达斡尔,索伦,Numinchens的萨满服饰》(1935)和《社会心理学野外研究》(1935);宗教史家道森(Ch.Dawson)编译的《出使蒙古记》,收了卡尔平尼、卢勃鲁克及其他欧洲使者的蒙古行记,以及来元天主教士的信件(1955,编译),译文明白通畅,收集最全,便于利用。吉布(Gibb)将伊本·拔图塔行记全文译为英文(未出全)。等等。

英国蒙古学研究中心:二战后,西方蒙古学主要恢复发展在前西德、英国和法国,这些国家前后建立了相当数量的蒙古学中心或研究机构,其中法国占上风。上世纪90年代后英国蒙古学出现更强劲的发展趋势,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西方蒙古学基地法国。英国蒙古学有比较长久的历史和传统,蒙古学中心主要基于伦敦大学、剑桥大学、里兹大学建立的,各有各的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发展道路有时坎坷难进,有时进展顺利,目前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趋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