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彩色的,都变成绿色,都种上树,不可能,也没必要。
地球陆地表面的32.6%是森林,超过草原和农田的总和。地面90%以上的植物生物量是森林提供的。森林是最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的基因库。森林优化环境,净化空气,是地球的肺,森林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美好家园,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的。森林是绿色的代表,文明的象征。
但是地球是彩色的,除森林外还有草原、荒漠、沙地、戈壁、冻原、雪山。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搞成绿色,更不必都成为森林。正如地球不可能完全没有森林一样。而森林也并非千篇一律,仅内蒙古的森林就有53个群系。因此一味增加森林覆盖率,也并非都有益处。地球的各个部位,就像人体一样,都以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轻易改变。就像不能把鼻子、眼睛都变成嘴一样。
水分适中,热量充足,地球把最优越的自然条件让给了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树木由常绿变夏绿,有阔叶、薄叶变小叶、硬叶至针形叶。由密林变疏林,由生活型多样,无明显优势种的类型,变为类型单纯,优势种突出的单一建群种的群落。
即使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北方天然林,林下灌木、草本、台县等也很丰富,和人工林完全不同,哪怕是由几种树木组成的人工林。
天然林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甚至亿万年磨合形成的,具有无穷的信息量和稳定性。而人工林则割断了自然历史,是单纯的,靠人工维持的不稳定群落。其信息量、稳定性、经济、生态效益与天然林无法相比。更谈不上许多科技、文化价值。除了高产木材外,其综合功能与所谓荒山、低产林,甚至被采伐一空的采伐迹地都不在一个档次。那么为什么大面积天然植被还在被人工林替代,就连蓄水功能比森林高几倍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大兴安岭水湿地也不放过,是因为我国的林业实际上只是木材业,再就是人工林与天然林放在一起,作为森林覆盖率计算。人工林本来与农田、人工草地是一回事,应划入人工生态系统。严重的采伐迹地经过长期修养还有康复的可能,而人工林和农田、人工草地一样,复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目前所提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很多也只是把农田变成人工林和人工草地。给老牛卸下车,再驮上包,离本来面目越来越远。
我国的人工林占林地面积26%,占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的一半。内蒙古人均人工林居全国第一。发展人工林,很可能会成为今后林业战线的主战场,全国人工林中常见的不过十几种,杉木占15%,杨树占7.3%,还有松、刺槐、落叶松等。
成熟人工林失去了物种多样性,河南某地的人工刺槐林,只有一种葎草,在附近荒山上一平方米有近40种维管植物。敖汉旗大黑山较稀疏的人工油松林10平方米有17种维管植物,天然蒙古栎林29种。喀喇沁旗旺业甸10平方米的维管植物,未成熟人工落叶松林、人工樟子松林、人工樟子松加落叶松混交林,分别为23、28和32种,而天然油松林34-40种,天然蒙古栎林43-69种,天然山杨林83种。在相距100米同样条件的一块人工落叶松林仅25种。在宁城县四道沟郁闭度80%的人工落叶松林中,仅有六道木1株,雪白风毛菊2株,日阴菅2株,歪头菜1株,共4种6株。而在本地区天然山杨白桦林中,10平方米有乔木10种,灌木10种,草本27种,共27种。在天然香杨林中共53种。大兴安岭某地0.5平方米内的维管植物,人工落叶松林12种,成熟后仅1-2种,个别地段几乎全被针叶覆盖。而天然白桦林15-38种,天然落叶松林同样丰富。在志一河林业局水湿地10年以上人工落叶松林中,维管植物比栽前减少了56种。生物多样性不仅影响其综合效益,也是评价生态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
大兴安岭中部阿尔山地区大面积人工林切断了大兴安岭南北生物种类交流的通道。
人工林造成土壤环境恶化是极普遍现象。山木凋落物每年每公顷231公斤,阔叶树258公斤。一公顷速生林每年消耗或带走40公斤氮,23公斤钾,25公斤钙,4公斤磷,6公斤镁。单一树种的凋落物以及他们对土壤元素选择性吸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加深。结果造成某些元素高度聚集,大部分元素贫乏。栽培19年的杉木林60厘米深土层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栽前的43.6%、24.3%和5.5%。1994年测定旺业甸人工落叶松林0.2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比荒山下降22.9-37.2%、24..2-33.2%、38.9-50%、18.6-24.3%。速效氮、钾分别下降29.6-34.8%、35.2-24.8%。表征土壤保肥能力的阳离子代换量下降10.2-15.6%。代换性钙下降17.5-38%。土壤转换酶、H2O2、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荒山土壤下降36.5-29.2%,27.1-46.4%,11.2-31.3%。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含量下降77.4-91.5%,77.4-93.7%,41.3-78.1。八十年代以来,黑龙江、吉林、沈阳等地的科研人员,分别对人工落叶松林的土壤状况作了大量调查,几乎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结论。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活动,随着树龄的增加而迅速减退。随着人工林的扩大和成熟,对周边及下游的土壤也会带来不良影响,造成绿色污染。
一般在山区,由于水源上游只来自本地区或个别山沟的营养,容易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这是山区群众易患地方病的地理原因。单一树种人工林扩大到一定程度,人和牲畜的缺元素病会更加蔓延,总有一天会大大影响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人工林实际上和农田一样,是对土地的一种强压手段,作用强度大大超过严重采伐。由于物种稀少、结构简单,综合效益大大降低。抗灾能力大大减弱。由于野果花草缺乏,昆虫和鸟类纷纷离去,一旦昆虫大量发生,只能用农药控制,结果更加重了环境恶化。
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乔灌草结构的复杂性和根系的密集程度。人工林大大消弱了这一功能。蓄水量幼龄松林为1500立方米/hm2,中龄松林4500立方米/hm2,而天然阔叶林为7500立方米/hm2。1996年湖南某县人工林大面积被洪水冲刷,发生了罕见的水土流失,就是典型的一例。前几年敖汉旗一布满人工油松林的山沟发生洪水,造成羊倌和羊全部遇难,而对面保留天然植被更陡的山沟却安然无恙。
人工林挡风固沙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满山遍野的鱼鳞坑,由于破坏了原生植被,反而成了沙尘源。
内蒙古草原造林更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一亩林地一天可蒸发120吨水,干旱的草原养不起这些大肚汉,水分耗尽后,连以前的草原也难以维持,造成人工沙漠。即使适合种树的地方,也不是越多越好,越密越好,要考虑水分和营养平衡。因此种树也要搞“计划生育”。一些荒山,低产林地,只是指木材产量较低,一般封山育林就能全面恢复。大自然做得最好,而且免费。
树木也和其他生物一样,要吃要喝要排泄,造成某些元素的过分消耗或过分聚集,因此单一树种人工林容易造成绿色污染。绿色污染好像不易被人们接受。我国农业三分之一氮肥造成污染,损失达250亿美元。大气中co2增加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农业活动。人工林由于生物量大,持久,对环境的作用更显著,造成的绿色污染更严重。某些地区和城市,不考虑自身经济、水源的承受力,绿化过头,特别是铲除本地野草,大量引种国外草坪,为维护绿色耗费大量水份、人力和财力,背上了绿色包袱。
中国的人工林已占世界第一,某些地区上报的造林面积已超出本地区总面积几倍。出现了大批造林模范单位,的确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种树的好处也很多,,本文主要谈了另一面,天然林保护应放在首位,种树要科学化。群众冲天的热情,国家巨大的投资,还有太多的历史教训,难道不该认真思索吗?
生态治理不等于绿化,更不等于种树。
大面积人工纯林等于绿色荒漠。
种树种草不是越多越好,种树也要搞“计划生育”。
种树不仅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不科学的种树,也可恶化环境,形成绿色污染,背上绿色包袱,给子孙造孽,给地球抹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